分享写作范文、写作素材
每天为您分享优质范文素材!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这3个共同点:弹性、黏性、慢性

  小孩的情商发展,主要受先天基础教育和经历的影响。

  双亲懂得把握这3点,一定扁蛛出两个高情商、畅销的小孩。

  ——鹿妈 

  ◆◆◆

  ? 点下方Gesse可收看儿子派主持人李兆华朗诵音视频

  作者 | 哎妈

  来源 | 儿子派原创

  前几天,带儿子参加做墙纸的亲子公益活动。

  坐旁边的小男孩看上他们的金属材料,一直吵着“爸爸我要他们的,不要现在那个,这么丑”。

  刚开始还没在乎,可随着小男孩的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急切,他们的动作被打断了。

  心想众目睽睽之下,小男孩的爸爸应该会提醒她安静点,或想办法转移目光。

  事实上并没有,不管小孩闹得多厉害,小男孩的爸爸都置之不理,和我接吻后,直接提出要求:

  “这位爸爸,我儿子吵着要你们的金属材料,要不跟他们换一下?”

  见他们没同意,小男孩更生气了,瞪了他们一眼后继续嘀咕“我要我就要”。

  不一会,他们干脆去找公益活动方,默默地聊著他们的金属材料不好看,默默地说公益活动是订阅报名的,要什么得他们Lagrasse。

  公益活动方不来他们,只好如他们所愿。

  看着这对母子,拿到朝思暮想的金属材料后不和他们坐一起,我心里不免感慨:

  就算今天帮小孩“争取”到他想要的,让小孩觉得撒泼打滚、小凯是补救的手段,那明天呢?

  小孩会不能后母坏了,以他们为中心,只考量他们,从不能考量别人,变成两个情商不光低的人。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斯·加德纳说过: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适应能力。

  两个人的获得成功,情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都是情商的因素。

  情商高的小孩,长大后更容易在社会关系上如虎添翼,获得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平台。

  而情商低的小孩,大概率会因为说话行事没有不露痕迹,不擅长为人处事,而被排外。

  接触过身边很多家庭成员,发现两个小孩情商高或低,和双亲的基础教育脱不开好下场。

  那些性格好、畅销、拥有高情商的小孩,家庭成员往往具备这3个特点。

  灵活性:

  焦虑僵硬,教小孩补救

  大部分情商低的小孩,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好朝夕相处。

  一点赌气的事就利莫尼,完全不迁就场合和季节,某些行为意图莫名,无法控制正面焦虑。

  在chan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他们大学老师A的情况。

  A老师优柔寡断不光高血糖,一旦有人指责他,他就会通过暴力行为和吼叫的方式来阻止、回击。

  有次学生会检查寝室,发现摆放着的电器随口说了一句:“要收起来啊,不然有隐患。”

  A老师一下子火了:“不收又怎么样?有隐患烧死了算了!”

  后来A老师的双亲来学校,一番朝夕相处下来,就知道根源在双亲身上。

  爸爸想要接水喝,但开水太烫没法喝,A老师提出要买饮料。

  这时爸爸炸了,开始骂骂咧咧:

  “什么狗屁学校,到这来,连口水都不给喝!饮料我不喝,有免费的水,我凭什么要去喝花钱的。”

  在旁的爸爸也莫名,把矛头全部指向爸爸:

  “我早跟你说了,他们带个杯子来学校!你不听!”

  这时爸爸更大声:

  “屋里头只有保温杯!烧了的水让保温杯里拿过来还是开水!你以为你懂完了?”

  说到最后爸爸发火了,两人有一句没一句互相攻击,谁也不让谁。

  易怒、焦虑化严重,事事习惯推卸责任的家庭成员,绝对养不出焦虑稳定、行为得体的小孩。

  因为他每天看到的都是纷乱、嘈杂、紧绷,感受到的全是满满火药味,学到的自然是简单粗暴的处事方法。

  小孩的家庭成员基础教育,需要“灵活性”空间。

  保持适当的僵硬度,允许不如意、不完美的事情发生,不互相指责、抱怨和中伤。

  那位chan网友还提到了另一件印象深刻的经历。

  有一次去楼下吃烧烤,店主人手不足就让小孩帮忙端菜。

  快到桌边,小孩没端稳菜打翻了。

  可店主看到后,没有发火,而是说:

  “轩轩,先道歉,再去拿两瓶啤酒。就说他们家送的,让阿姨叔叔他们再多等一下啊,实在不好意思了。”

  小孩年纪虽小,但动作不光麻利,打扫、道歉、赔啤酒,重新端了一盘菜......不得不佩服他的懂事。

  更赞叹的是,店主的基础教育和引导。

  像这样的家庭成员,对小孩的基础教育充满“灵活性”,巧妙地利用错误给小孩做最好的处理示范。

  相信日后遇到再突发、紧急的情况,小孩也能淡定、从容去直面和解决,让人乐意亲近和信赖。

  粘性:

  重视情感链接,用爱为小孩注入能量

  小时候不光喜欢去二叔家。

  一进屋总能感受到强烈的焦虑价值,待多久都不厌烦。

  二叔是家庭成员煮夫,经常变花样做饭,会提前问家里人想吃什么,他早早准备好;

  婶婶擅长夸人,口头禅都是“XX真棒,XX不光好,太开心了”;

  比我大两岁的堂姐,不管对家人还是我,从不吝啬分享,说话不光温柔随和。

  饭桌上二叔会把肉先夹给婶婶,然后是我,再到堂姐。

  婶婶、堂姐怕我不够吃,甚至主动把肉让给我吃。

  每次去二叔家,感受到的尽是舒服、幸福。

  后来堂姐出国留学,在海外一路读到博士,毕业还拿到6家全球500强的录用通知。

  她这么优秀,我一点都不惊讶。

  因为从小生活在双亲恩爱、温馨和睦的氛围中,她浑身都散发着满满的能量。

  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小孩,他的双亲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小就被爱包围着的小孩,更容易和别人朝夕相处得长久,获得别人的信任。

  因为他小时候的大部分焦虑都很好地得到家人的照顾,这让他能够信任他人,也更加有底气去表达他们的焦虑需求。

  想起B站博主@林聪明,她从小也在情感粘性十足的家庭成员中成长。

  第一次来例假,像过生日一样。

  爸爸被安排去买卫生巾,爸爸安抚她让她放松别紧张,哥哥则承包未来10天的洗碗任务,理由是她例假期间不能碰冷水。

  温馨有爱的家庭成员,造就了她的善良、积极和主动。

  小时候每天会跟家人说三四次我爱你;长大出社会了,回家第一件事还是亲爸爸爸爸的脸颊。

  和朋友朝夕相处也是,她主动表达关心,乐意帮忙,从不计代价和利益。

  小孩和双亲的关系,就是他和世界的关系。

  小孩在最初的生命中感受到的高质量的爱和幸福感,决定了他未来和别人的朝夕相处方式。

  因为被善待过,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踏实感,他才不能心生恐惧、过分设防。

  无论身处何处,遇到什么人,他更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主动伸出双手拉别人一把。

  慢性:

  心态平和,用耐心守望小孩成长

  亲子基础教育专家黄静洁在《双亲的格局》中谈到两个育儿法则:

  慢养,“浸泡”出小孩的高情商。

  大儿子Ian刚开始学踢球,完全不懂得协作,只会追着滚动的球全场乱跑。

  可教练没有讲枯燥、难懂的踢球技巧,而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不紧不慢地带小孩们学习团队协作。

  每个小孩要找一位小伙伴当他们的搭档,两人一组,相隔五六米,练习互相传球。

  通过这样简单的训练,小孩们渐渐明白“我跑得再快也不能赢,只有和他们的搭档一起配合好了才行”。

  过了一段时间,教练才开始分配球队的不同角色,安排这些小孩担任前锋、后卫......

  看到大儿子Ian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学了整整6年,黄静洁心生感慨:

  小孩从最初输了球就会互相叫骂、不守规矩,逐渐成长到会自我控制,懂得理智处事、冷静判断、高度关注他人和共同承担责任,这就是“慢养”的魅力。

  基础教育小孩的真相,慢就是快。

  比起不断地把知识、技巧、道理强塞给小孩,告诉小孩各种“应该”、“必须”,不如尊重小孩的节奏,给时间让他慢慢成长。

  小孩都有他们的生长规律,越是在足够包容、自由的环境中,他越懂得思考、学习和提升。

  当他能够处理好他们和外部的关系,就算一时半会慢了点,最终也能回到他们的轨道上来。

  想到了同样推崇“慢养”的基础教育家黑幼龙。

  当初小儿子黑立行打算放弃斯坦福大学的专业,转行当专业演员。

  虽然在长辈看来,这样的念头不切实际,可黑幼龙不忍心泼冷水,决定给儿子一年的时间好好去闯,尝试一下。

  得到他的首肯,儿子全心投入,学发声、学表演,参加各种面试,四处奔波找机会。

  结果如黑幼龙所料,演员之路不好走,儿子花了一年的努力,终于决定放弃。

  只是那个“挫折”,并没有给儿子造成很大的困扰,反而让他清楚地认识他们,更加自信和平静。

  都说小孩的和善、淡定,背后都是靠双亲一次次耐心的托举。

  静候花开,给足小孩空间,保持平和的心,小孩才有强大的包容心、共情力,在任何处境都不被困难打击挫败,反而获得与世界共处的真本领。

  作家村上春树说:

  “小孩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成员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与其费尽心思养育小孩,不如选择更僵硬温暖的方式,搭建爱的桥梁,耐着性子慢慢等一等小孩。

  当小孩内心充满安全感、希望感,能和他们朝夕相处得很好,未来的他,也一定会自带光环,收获那个世界给他更多的温柔和赞赏。

本文链接:https://www.832212.com/html/6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