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写作范文、写作素材
每天为您分享优质范文素材!

爱国情怀绝妙诗词十首,这才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诗句

古语云:皮之不附,毛将焉存。意思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其更深的意思是说,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生存了。推而言之,倘若江山不保,人民也就要跟着家破人亡了。

严复曾说: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国了,哪来得家?所以,一个人不能不爱国,国家如同皮,人民就如同毛,皮都没有了,毛也有地方栖身?

爱国是每一个人民都应具有的情怀,那么,古人是以什么方式爱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古代十大爱国情怀最浓的诗词。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陆游是一名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的诗篇很多都是期望收复失地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的十一月四日。这首诗的意思是,陆游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却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到了外面的风雨声,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长河出征北方疆场。

陆游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中国古代有六十岁活埋的说法,按此说法,陆游已经被土埋了几层土了,可他仍然斗志昂扬。虽然陆游已是年迈老翁,但依旧心存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尽管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他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的这首诗慷慨激昂,精神饱满。老了又怎样,老夫聊发少年狂;成老翁了又如何,老当益壮,不坠报国之志。年龄并没有阻止他期望从军奔赴边疆的想法,相反,他跨战马抗击进犯中原敌人的劲头依然十足。身处底层,也从未忘记过忧国忧民,可见,年迈了依然想着为国杀敌,依然想着报效祖国,这一份赤诚之心,天日可鉴。

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零丁洋是现在的广东珠江口的伶仃洋,一二七八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后来兵败被俘,被囚禁在一条船上,穿过零丁洋时,作了这样一首诗。

他的意思是说,早年历尽辛苦科举入仕,现在国家战火纷飞,已经历时四年。再这样下去,国家危在旦夕。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度过了这些年,让人意识到,人生就是漂泊不定的,宛如雨中的浮萍一般,时起时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要把一片爱国的丹心留着映照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最为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两句,成为一声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文天祥也凭借一篇爱国情怀,被人们熟知。

3、【塞上曲】——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解析】:戴叔纶是唐朝边塞诗人之一,他的《塞上曲》共两首,都是七言绝句,这是塞上曲的第二首。这一首与第一首相比,浅明了许多。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看到大唐的旌旗在阴山高高的飘扬,就知道军队驻扎在那里,如果突厥人敢来,一定让他们有去无回。。大丈夫顶天立地,建功立业何须活着回家。作为大唐的子民,愿终生报效国家。

这首诗有一种英勇无畏的气概,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

在这一首诗里,生入玉门关的那一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典故说的是,汉代定远侯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多年,年老的时候,想要回到家乡。于是上书皇帝说,我不敢奢望死时去九泉郡(阴间),只想活着进入玉门关。班超在西域驻使三十年,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从戴叔伦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意在说,班超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不够彻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戴叔伦觉得,班超若是彻底爱国,根本就不应该提生入玉门关这样的想法,也根本不需要有生入玉门关念想,安心报国就是了,哪怕死在外面,也毫不畏惧。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有点那么不近人情。如果知道了这个典故,再看全诗,戴叔伦要表达的意思就非常清晰了。不回玉门关了,是要以必死的信念战胜胡兵,忠心杀敌卫国。

4、【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解析】:文天祥是一个爱国诗人,有多爱国呢?据说,他在赣州知州任职时,曾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补充军饷,起兵抗元,保护临安城。在他担任右丞相的时候,去元军军营谈判时被扣留,然后拘押北行,从此以后一直在敌营。最后他脱险南归,继续拿起武器率兵抗击元军。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坚定的抗击元兵呢?那是因为,元兵占领了疆土,毁坏了家园,家没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栖身?索性以地为席,以天为被,战死沙场得了,反正已经无家可归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文天祥在宋景炎元年,从南通去往福州,准备拥立端宗为皇帝,于路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镇江逃脱后,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用磁针石表达一片丹心,忠于宋朝,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

可以看得出,文天祥战斗的决心有多么坚定,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这样的忠肝义胆,昭若日月,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

5、【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王昌龄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叫七绝圣手,这也足见得,他的七绝诗有多高妙。这一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边疆是一个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这里的战事自古以来一直从未曾间歇过,如果有李广这样的人,胡人根本不敢度过阴山。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整个唐朝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当然了,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人民群众也渴望和平,天天打仗,流离失所,谁也不想过这种日子。出塞也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这首诗只有四句,仅仅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汉关秦月,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也见王昌龄之绝妙。

王昌龄通过这首诗写出了对敌人的蔑视,蔑视敌人、打败敌人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诗中用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引出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写的非常有画面感,从古到今慢慢拉近,像一个电影镜头一样,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6、【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解析】:读这首诗,我总能联想到毛泽东同志的那首《诉衷肠》,就是写给周恩来同志的那首。我总觉得毛泽东同志的写的那首词跟陆游的这首词有某种联系,但我又苦苦找不到实实在在的证据。我问天,问地,也问不出那不能说的没秘密。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凡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宋朝,尤其是南宋,积贫积弱,日见窘迫,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陆游心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读完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身披铠甲,站在山的最顶峰,擎着银枪,望着远方沦陷的国土,内心百感交集,泛起阵阵凉意。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特别是身老沧洲的感叹,更多的包含了无奈,虽有一腔对祖国炽热的感情,但身体已经老的走不动了,却还想着一心为国,犹如一只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所以,陆游这首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像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恰似一江吹水向东流之类的词,更显得有力量,更为动人心魄。

7、【夜泊水村】——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解析】:这是陆游先生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山阴奉祠这个地方,当时陆游已经在家闲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陆游经常乘着小舟出游,观看附近村子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之作。陆游这首诗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更有愤懑不平。他觉得一个男子汉,应当为国杀敌,而不是在家闲着。无奈的是,虽有凌云志,但身体已衰老,这样一首写出了陆游虽然怀有报国壮志之心,但已经两鬓斑白,跟上一首诗差不多。

从古到今,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的诗人很多,但他们大多是从个人的遭际出发,一般而言境界都不怎么高。而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目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他的悲哀就含有崇高壮烈的色彩。也就是说,壮志难酬,更令他愤懑不平。这首诗所抒写的,就是诗人老而弥坚,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读完此诗,顿觉悲壮沉雄,满含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报国情。

8、【南国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解析】:李贺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表字长吉,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尤其是他的那句甲光向日金鳞开,脍炙人口。李贺这人颇负盛名,故而世人评价,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唐朝远支宗室,生于贵族破落之家。

他的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要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有机会你登上凌烟阁去看看,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列侯?也就是说,那些封侯拜相,画像在凌烟阁里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的。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供奉开国英雄的地方,对李世民建国有贡献的二十四牛人,被画上画像,挂在凌烟阁里供着,荣耀无比。

李贺这首诗从反面说出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想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这首诗先是写出了昂扬的气势,然后由昂扬激荡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让人看到反衬的笔法,又显现了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李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诗歌的节奏里。他意在表达,书生意气,必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一定要经历戎马生涯,去杀敌建功。

9、【破阵子】——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解析】:辛弃疾是一个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诗文的人,可谓是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的一个人物。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老家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辛弃疾在第二次鹅湖会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这首词把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读完这首诗,能感受得到辛弃疾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情绪,这跟陆游的情绪简直有一拼:想要杀敌报国,可是,老子已经长满了白头发。

无奈呀,无奈。

10、【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这首词大家都不陌生,没错,是岳飞的大作。对于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历史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对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一般有三种推测:第一种说法是是说,这首词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三十岁左右所作;第二种说法是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这首词;第三种说法是说,岳飞入狱前不久写的。

不管是哪个时候写的,满腔的爱国之情是难以泯灭的。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岳飞的这首词写的凌云壮志,气盖山河,真实而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的英雄气质,他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到,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大格局大气魄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壮怀激烈的词句。字里行间无不透出雄壮的英雄之气,把岳飞忧国忧民,杀敌报国的壮志胸怀展现的一览无余。

以上十首爱国情怀满满的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

不一样的国学,不一样的经典,更多精彩,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本文链接:https://www.832212.com/html/7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