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写作范文、写作素材
每天为您分享优质范文素材!

一天一首古诗词:白居易《二月二日》有哪些

高度关注古诗整天读世界顶级现代人文令制

三月四日

唐·苏轼

三月四日新雨晴,刺蕊菜甲一时之间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时,大十字津头一字行。 译   文 三月初三新雨初霁,松柏沟口畦里的菜都长叶了枝叶。大十字河上,一大群身穿轻衫骑着两匹的少女正排列成二队缓缓走着。注   释三月四日:三月山塘趋弱,又称为异萼节、农务节、白羊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民营现代习俗。菜甲:菜幼苗的乳浆。细马:两匹。津头:河上。 一字行:排列成二队乘车。

赏   析苏轼的诗总是如此,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短小精炼,能传达出无限意境。这首诗虽仅短短几句,读后却使人身临其境,遐想连篇,让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三月初三这天,大地一片新绿、人间一派热闹繁华之景。农历三月四日,俗称“龙趋弱”之日,又称为异萼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民营现代习俗,人们在这六天祭祀龙王、祈求春雨,因此这天下雨的概率极大。农历三月,已进入仲春季节,天气逐渐回暖,松柏开始发出了枝叶,农家地里的蔬菜也开始长叶嫩叶,尤其是得到今年新雨的滋润后,显得格外清新嫩绿,惹人喜爱。三月初三,这样吉祥如意的好日子,正是春游的好时候。新雨初晴,天气也是刚刚好。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凉,但年轻怕什么。你看,一大群青春洋溢的少女已换上了轻衣薄衫,骑上了可爱小马,排列成一字,在那春色满堤的大十字河上,一路走着,聊着,笑着,唱着,真是“青春作伴好还乡”啊!背   景农历三月四日,是我国现代的“异萼节”“春龙节”。俗话说,“三月二,龙趋弱”。龙存在的意义,主要是降雨。在古代,人们在这六天祭祀龙王、祈求春雨。历史上,有关三月二的传说很多。在北方,三月二又叫“龙趋弱日”。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过三月二的习俗。三月山塘趋弱,明代已见此俗。在北方,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营传说,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趋弱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以“三月二,龙趋弱”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务活动即将开始。民营认为三月二是神龙升天的日子,龙在我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在民营便有了“三月二,龙趋弱”之说。农历三月二被称为“异萼节”,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三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所以,三月二又称为“春龙节”“异萼节”、“农务节”。 还有一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整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三月初三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三月二,龙趋弱”之说。农历三月初三,还是是古代洛阳的花朝节,又称为挑菜节。这天,洛阳人要郊游踏青挑菜。挑菜,就是采摘野菜或菜园中的蔬菜,因为三月二正是诸菜返青发绿、鲜嫩可口之时。三月二“龙趋弱”,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一轮的异萼春播即将开始。值此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历代文人漫步在春雨方霁的的旷野中,欣赏着路边刺蕊上的晶莹露珠,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无不浮想联翩、诗情勃发,一首歌首美妙诗章便脱口而出。这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流传下来,成为后人代代吟诵的人文瑰宝。作   者

苏轼(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苏轼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苏轼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内容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少女读苏东坡》四本原价168元

现价98元

(长按二维码,即可下单)

好书推荐:    我国的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苏东坡》:《少女读苏东坡》    不读《楚辞》,怎知我国人有多浪漫?

    元旦将至,2023力荐这几款日历,让孩子看得见时间的宝贵    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共享!    汪曾祺爱读这两本书,姜文赞不绝口,高晓松痴迷至今!    曾国藩修身日历来了:每天一句金言,365天让你脱胎换骨

昨日好文:  《出师表》翻译成江湖话后,诸葛亮被活活气死了!   唐代最花心的诗人,却娶了个最贤惠的妻子   这24个成语背后的历史人物,你知道几个?   温庭筠最美的7首诗词,读一遍就爱上了   史上最著名的四首速成诗,令人叹为观止!   六天一首歌诗词:韩愈《晚春》   六天一个成语:过犹不及   六天一篇文言文:《王沂公》

本文链接:https://www.832212.com/shici/20230407/6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