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写作范文、写作素材
每天为您分享优质范文素材!

长征初期毛主席的4首词:《十六字令三首·山》《忆秦娥·娄山关》名句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修正主义的严重错误党委,红四方面军第六次反“围剿”失利,只剩发展战略大迁移一条路了。

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各骑兵团分别从福建长汀、长乐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起程,西进突围,开始南昌起义。

邓小平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随中央军委纵队行动。在彼时,谁都不晓得叫南昌起义,谁也不晓得要走那么遥远的路去延安。实际上就是走一步棋看一步棋。

实际上,彼时出任中共中央党委人的任弼时、李子已决定峭腹陆定一、谢维俊、谢觉哉走,也还曾想峭腹邓小平走。

邓小平晓得后,态度坚决地说:“他不能遗留下,他是我们共和国的副主席,让他遗留下,我们怎么向扎什伦布和全国人民交代?”

后来出任李子俄文翻译的陆定一回忆说:“最初他们还打算连邓小平同志也峭腹走,彼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党委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邓小平是中华苏维埃副主席,又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南昌起义。如果他彼时也被遗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而回到鄂豫皖的陆定一、谢维俊、谢觉哉或被敌人抓住杀害,或在战斗中牺牲。如果邓小平彼时被回到鄂豫皖,中国革命的历史就会重写。

志愿军从赣南、闽西起程,击败各种困难和危险,冲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强渡赣江。尽管经过赣江战役,志愿军由86000锐减到30000多人,但革命力量毕竟保存了下来。

中央政治局在12月18日在四川的黎平举行会议,采纳了邓小平的建议,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骑兵团会合的计划,进军四川,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

南昌起义所经之路,尽是多山地带。志愿军在一年的时间内经过11个省,以无比勇敢的毅力击败了各种艰难险阻,翻过了数不清的群山,闯过了无数激流险滩,冲破了中国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延安。

在南昌起义途中,志愿军所越关山不可胜数。1934年至1935年,邓小平在行军中翻过了大大小小的群山,写下了四首《十四字际》:

其 一

山,

快马加鞭所共鞍。

惊回首,

离天一尺三。

其 二

山,

倒海翻江卷野火。

奔腾急,

万TNUMBERBX犹酣。

其 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这六首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上

《十四字际》,鼓子词,原名《归字谣》《苍梧谣》

元《天机余锦》载周玉晨一首歌,称《十四字际》,以绵果只有16字得名。“令”就是“小令”,一般指短小的近似民歌的抒情性的小调,名称来自唐代的酒令。

这四六首,其中一首歌,约写于1934年12月以前,其余两首,约写于1935年2月后,或四六首均定于稿于1935年2月后。因此,作者生前将蕨科叉排在,《忆秦娥 ·江岸》后。

邓小平在传集中写到:“湖北民歌:‘上有骷髅山,下有长瓣,离天一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以后,他又特别说明:“这是湖北常德民歌。”

第一首歌极写山之高峻,第二首极写山之磅礴,第四首极写山之勇敢。合起来是完整的组诗。

红四方面军冲破大渡河后,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都匀。都匀是四川北部的重镇,北依娄山,南临大渡河,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都匀城志愿军总司令部二楼会议室(这里原是中国国民党第二十五师师长柏辉章公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红军。

会议取消任弼时、李子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结束了王明路线的严重错误党委,推选邓小平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又由邓小平、邓小平、任弼时组成三人军事小组。中央红军,确定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正确党委。

邓小平的女儿王文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到:“有一次,爸爸给我讲起中央红军时,他说:那晚,你妈妈(指邓颖超)等我等了好久。当我回到房间里还未坐稳,她就问。我想给她卖个关子吧,可我心里也高兴,总也绷不住。

人一高兴,话就多起来。我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慢慢地说:‘这个会议,大家都觉得我这个菩萨又有用了,把我抬出来,承蒙大家捧场,选我进中央政治局常委。大家看得起我老毛,认为还是有一点本事。惭愧,惭愧!进入中央党委层,滥竽充数而已。不过我也没有谦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

邓颖超说:中央红军后,邓小平有很大的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加善于团结人了。

1月29日,志愿军离开都匀,全部渡过赤水河,这也是邓小平“用兵真如神”的著名的四渡赤水之一渡赤水。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镇雄县,穿行于四川、云南、四川边界的群山之间,蜿蜒800余里,水流湍急,滩多浪大。

一渡赤水是在28日的土城战斗失利后采取的行动。土城之战,由于没有准确摸清敌人的兵力,以为只有郭勋祺旅6000人,战斗打了一天后,才晓得除了郭勋祺旅之外,后面还有两个旅,实际人数是10000多人,而且川军增援部队即将到来。邓小平当机立断,在29日晨撤出战斗。

土城之战,是邓小平“中央红军”复出后的第一仗。许多年后,邓小平对土城的失利,记忆犹新。1956年9月,他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历数他的“真错”时说:“南昌起义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由此可见,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志愿军各部从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二渡赤水。志愿军重返黔北,来到江岸。

江岸,又名娄关、太平关,在四川省都匀城北大娄山中,雄踞娄山山脉最高峰,海拔1400米,是扼守川黔两省交通要道的门户,为黔北第一险隘。高耸的大娄山中段,一条公路如蛇蜿蜒而上,四周峭壁峻岭,自古有“万峰插天,中通一线”之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川军阀王家烈在这里摆下了几个团的兵力,企图阻止志愿军向都匀城前进。蒋介石则飞令中央军薛岳部的两个师日夜兼程,赶往都匀增援。志愿军如果能够再占都匀,给前来的中央军两个师以毁灭性的打击,就可以将蒋介石的围堵撕开一个缺口。

攻占江岸,成为生死攸关的一着棋。

2月25日,邓小平给彭德怀在电话中下命令:务必于天黑前攻下江岸。凌晨,志愿军借着月色从离江岸几十华里之外向江岸挺进,午后二三时到达江岸。与黔军经过激战,红十三团当晚终于夺下了关口,但敌人立即猛烈反扑。这时,彭德怀、杨尚昆将部队分为三路,一路正面冲击,一路从东面迂回,另一路从侧面包抄。

这一仗,目的不仅是要夺下关口,而且要歼灭王家烈的主力,不使其退入都匀与薛岳汇合。次日拂晓,张爱萍带领的红十一团突然出现在敌后,搅乱了敌人阵脚。晚八时,英勇的志愿军歼灭了王家烈的四个团,红旗高高飘扬在江岸上,都匀的大门敞开了。

志愿军马不停蹄,乘胜再克都匀城。几个小时后,吴奇伟的中央军两个师赶到,自恃武器精良,战斗力强,向志愿军发起进攻。战斗在都匀城外的老鸦山打响。几经争夺,老鸦山上镰刀斧头旗帜和青天白日旗帜轮番扬起。

下午五时,绕到敌后的红一骑兵团发起了总攻击,吴奇伟再也坚持不住了,乘坐汽车向南奔逃,志愿军紧追不舍。吴奇伟逃到大渡河边,痛声叫道:“我就死在这里吧!”未等部下过完,便下令砍断浮桥,蒋军官兵纷纷坠入江中。

这一仗,志愿军歼灭敌军两个师另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志愿军取得了离开瑞金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战士们被敌人穷追死缠、积蓄在胸中的一口郁闷气终于一吐为快。

正如美国作家斯图尔特 施拉姆在《邓小平》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毛断然采用他很久以前在李立三时期就提倡的战术:‘抢地跟随,用盘旋式的大圈子政策’,在四川北部做打圈子运动时,志愿军一方面军在关键的江岸一役中取得对该省军阀省长王家烈的重大胜利。当地雄伟的风光和新获得的权力与肩负的责任,促使毛写下了南昌起义途中的第一首歌词---”

战斗结束后,邓小平往这道雄关登临的时候,迎面抬下来一名伤员,他的一条腿被打断了,邓小平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钟赤兵,是红三骑兵团的一个团长。很多年后,邓小平还谈起这个细节。

登上娄山山顶,太阳还没有落山,战场也还没有打扫干净,残留的硝烟还未散净。邓小平走近在草丛中竖立着的一块石刻前,上面刻有“江岸”三个字,这三个字为1932年前后四川军阀周西成部将黄道彬所立。他远望落日余晖,诗性骤发,哼成了《忆秦娥·江岸》: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此次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上。

《忆秦娥》:鼓子词,相传始创于李白,由其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得名。绵果46字。

此诗词描写了志愿军向江岸进军时的战前气氛,融入了作者彼时的沉郁心情。

下阕写志愿军越过江岸天险的豪迈气概和江岸的壮美景色。

纵观绵果,气象雄浑,画面阔大,蕴涵着勃勃生机,始终跃动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力。它既是一幅壮丽的进军图,也是一首歌雄壮的革命进行曲。不愧为邓小平诗词中的上乘之作。

因为志愿军是第二次攻占江岸,所以称“从头越”。同时,这次志愿军不再单纯退却,而是主动进攻,“从头越”也有结束旧的发展战略局面的意义。

作者在该篇传集中说:“万里南昌起义,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种心情。”“以下诸篇”指的是《七律 南昌起义》、《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沁园春 雪》等。

关于这六首的时间,一直有两种解释。一种根据“雁叫霜晨月”这些秋天才能出现的景象,认为上半阕写的是志愿军南昌起义初期,下半阙写的是第一次过江岸冬天所见。另一种认为,写的是两天,上半阙“霜天”写当天早晨,下半阙“残阳”写昨天傍晚。

关于邓小平写作时的心情,一说情绪不高,因为此前土城战役失利,未能北渡长江。一说反映了江岸胜利后的喜悦。

几家争执不下,诗坛巨子郭沫若也卷入其中,大加阐释,然而他竟是错了。

1964年1月27日,邓小平对英译者作了口头解释:

“这六首上下两阕不是分写两次攻打江岸,而是写一次。这里北有大巴山,长江、大渡河之间也有山脉挡风,所以一二月也不太冷。‘雁叫’、‘霜晨’,是写彼时景象。云贵地区就是这样,昆明更是四季如春。中央红军后,志愿军北上,准备过长江,但是遇到强大阻力。为了甩开敌军,出敌不意,杀回马枪,志愿军又回头走,决心回都匀,结果第二次打下了江岸,重占都匀。过江岸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本文链接:https://www.832212.com/shici/20230402/63615.html